人类进化到如今,就是采用直立行走的方式,这样会更加便捷自然,可以说只要能跑能跳,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走路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,自己身边的人,走路姿势是否会有差别?比如年纪大的爷爷,出去逛公园的时候,可能就会习惯性的,把自己的两只手放在后背交叉握着走,穿高跟鞋的女性就一直垫着脚走路,有些男孩子就喜欢拖拖拉拉,走路鞋子跟地面摩擦的声音特别大
有的人会说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个爱好,觉得这样舒坦,也就习惯用这个姿势去走路了,其实走路的姿势也能反映出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,因为维持身体直立、目视前方的姿势,需要我们的神经、关节、肌肉都参与进来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都会让我们走路的姿势发生改变,美国匹兹堡大学也对大家的走路姿势,进行了相关的研究,发现了它们跟疾病之间的关系。
第一个研究的姿势,当然就是我们中老年人,非常醒目的一个标志走法,从实验的结果来看,科学家们认为中老年把手背在后面走路,除了可能是个人的习惯,还有可能是为了让身体更好受一些,例如年纪大了之后,钙质流失速度加快,骨骼细胞对钙的吸收沉积速度变缓慢,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。
到了这个年龄段,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,还要加上身体的肌肉组织,很多女性可能就会比较关注这一块,随着胶原蛋白的流失,肌肤弹性下降,整体的一个肌群的收缩强度就会下降,肌肉和韧带对骨骼的配合就会缺乏默契,再加上骨质疏松等情况,所以老年人的脊柱就会开始出现前倾的趋势,慢慢的变成驼背。
问题就出现在这里,脊柱开始往前倾斜的时候,我们整个人的上半身,其实也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前倾,重心偏移,容易站不稳,所以为了保持重心的平衡,大家就会下意识的把手背在后面,除此之外,科学家还给出了另一个解释,大部分老年人走路都是依靠脚后掌走路,所以手背在后面会更省力,其实这个省力只是暂时的,时间长可能会导致大家肺活量变差,如果突然摔跤,可能也来不及用手支撑。
所以大家还是尽量改正姿势,在平常也可以多喝牛奶,在气温不高的时候,可以适当的晒晒太阳,帮助身体吸收钙物质,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,就要及时去治疗,另一个异常的走路姿势,就是内八字的走法,大部分人走路内八都是跟习惯有关系,但是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在近期走路开始内八,可能是因为骨关节炎。
给大家举个例子,比如大家身体过胖,或者脚受到了一定的损伤,这个时候可能身体的关节里面的软骨就会开始退化,出现骨关节炎,导致脚踝外翻,在走路时就容易出现关节肿痛、呈内八字的姿势等现象。
老年人走路一瘸一拐,有的人都会觉得很正常,因为大家想着老年人嘛,年纪大了都这样,其实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因为疾病的因素,如果在走路的时候,偶尔会出现脚酸痛麻木的情况,需要瘸腿走路,减轻体重对一侧脚的压力,等到休息一会症状消失,等走一段路又开始疼,这就是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的情况,可能是腰椎管或者血管出现了问题,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。